印象中那些勤儉持傢的球隊真的運轉健康嗎?

2025-11-10 01:25:00

“財務健康”四個字經常遊進我們面前的信息流裡,但往往我們又迅速將這些問題拋之腦後。熱忱而天真的球迷們可能在某一刻默默許願,希望球隊是在健康運轉,就像小時候希望爸爸媽媽別吵架,但可能永遠不知道他們之間究竟發生瞭什麼。當球隊說“我們沒事”,“股東們隻是門外吵架門裡和”,甚至在外界被視為“勤儉持傢的模范球隊”,可這些印象中量入為出的球隊果真如此嗎?



熱刺:短期負債擴張,長期勉強健康

托特納姆熱刺一向被認為是一支精打細算的球隊,而前任主席列維則更是和精(kou)明(men)二字牢牢綁定。在刻板印象裡,熱刺可能會是最後一個被指摘財務問題的俱樂部,而那些新球場裡豐富的收費活動和全英最貴的票價無一不在彰顯列維精明的頭腦。然而,球隊的情況並沒有想象中樂觀。


熱刺2025年最新發佈的財報顯示,在2023-2024賽季,球隊凈債務(債務-現金及等價物=凈債務)從7.7億歐元(63.49億人民幣)擴張到瞭8.8億(72.40億人民幣)歐元。營收方面,熱刺連續兩個賽季均錄得凈虧損,總計達1.25億歐元(10.31億人民幣)

雖然球隊在2023年夏窗就凱恩轉會達成瞭總價9500萬歐元的交易,但球隊同期也部分支付瞭佈倫南-約翰遜、麥迪遜、范德芬、波羅、庫盧塞夫斯基和維卡裡奧的轉會費,全額總計超過2億歐元。


熱刺從興建價值十億英鎊的新球場之時先後以向銀行和投行借貸、發放債券的形式籌集瞭10.5億歐元(86.69億人民幣)資金。熱刺敢於放手一搏,不隻是因為那一套青春風暴的歐冠亞軍班底,更是因為2018-2019賽季前連年的盈利數據。而後來的情況卻急轉直下,球隊連續五年持續虧損。隨著英超爭六爭四格局變得愈發激烈,成績下滑會拖垮球隊的良性運轉,歐戰分成會下降,觀眾上座會減少,球衣銷售收入會損失。更何況球隊還要承擔一次次換帥的違約金和翻新陣容的沉默成本。而這會一次次地暴露列維的缺點,即在出售那些非核心球員時,列維的拖延戰術並不奏效,隻會讓球員在合同最後階段被低價賣出

長遠來看,熱刺的財政狀況並不能算非常糟糕。雖然負債如山,但90%都是固定利率,平均年利率僅2.79%。且列維在任期間,他還曾進行瞭債務置換,控制瞭平均利率、延長瞭債務期限,大部分債務到期時間可達15到30年。而列維突然卸任,劉易斯傢族和新的管理層來到臺前。新的註資或許可以短期內讓熱刺重煥生機,但這已經不是劉易斯傢族的第一次註資瞭。球隊仍需要在債務與競爭中的懸崖上走鋼索。


摩納哥:天才成群降臨,繁榮洶湧退潮

摩納哥是一個明顯的天才集中到來又很快紛紛退場的例子。16/17賽季他們打進瞭歐冠的半決賽,陣中群星熠熠,如今很難想象年輕的姆巴佩、勒馬爾、B席、法比尼奧、門迪在同一支球隊是什麼樣子。


即使在我們的印象中,摩納哥可能沒有什麼亮眼的經營案例,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在轉會上收入頗豐。摩納哥的一大重要收入便是球員轉會。這也是一個越來越常見的風潮,球隊確認瞭在市場中的位置,便大大方方做中間商掙差價,夏窗可以賣走1/3主力,更有甚者一個冬窗就可以賣掉一對主力中衛。據Boardroom統計,在球員轉會方面,摩納哥持續表現出色。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23年,其“凈轉會收益”約為4.02億歐元(33.15億人民幣),在歐洲俱樂部中位居前列。

除此之外,摩納哥的低工資、低成本經營和不過度依賴富豪資金讓球隊長期保持財務穩定。長期處在歐戰區,也為球隊帶來足夠的轉播收入分成和獎金。

然而依靠轉會營收也會成為風險,上述數據忽略的是,姆巴佩一人就賣出瞭1.8億歐元,而球隊不可能時不時就能迎來一個姆巴佩。轉眼到18/19賽季,球隊把主力球員換來的真金白銀的一部分重新投入市場,然而再也沒能兌到大獎,甚至在一陣換帥風波中瀕臨降級,最終以第17名收官。當年連摩納哥的F1車手勒克萊爾為球隊開球後都要在社交媒體加一句“祝球隊早日好轉”。重整旗鼓後,摩納哥又碰到瞭遇上瞭勢頭正盛的裡爾、馬賽,甚至還有朗斯的輪番挑戰。16/17賽季恍然如同一場幻夢。

當天才悉數轉身而去,球隊又很快回到潮水到來前的蕭瑟。一旦教練沒能給年輕球員充分展示的機會,球隊又失去瞭歐戰的舞臺,靠轉會收入生存下去便會難以為繼。摩納哥在2023-24賽季總負債達3.9億歐元(32億人民幣)、虧損約1796萬歐元(1.4億人民幣),而在前一個賽季幾乎盈虧相抵。收入差距主要來自轉播收入分成。可見,能否在量入為出的前提下,又從法甲歐戰區的激烈爭奪突出重圍會是球隊能否止虧為盈的關鍵。


裡昂:昔年交易鬼才,今日壓力日增

另一傢以老板精明,談判難度指數極高、且看上去在轉會上賺得盆滿缽滿的球隊是裡昂。他們甚至一度被球迷戲稱作法甲“黑店”,法語裡更有club vendeur的說法。裡昂在上一個十年裡多次排名僅次於大巴黎,也是歐冠常客,並且持續能夠向如日中天的法國隊輸送國腳,並有多位球員前往豪門。從本澤馬,到拉卡澤特、圖拉姆、烏姆蒂蒂、費基爾,再到托利索。這都歸功於前老板奧盧斯的策略——“如果一名球員市價高於我們認為的貢獻價值,就出售。”而奧盧斯的精打細算也體現在談判中,有很多與他交易過的球隊管理層透露,其態度之強硬、過程之拉鋸與列維不相上下


奧盧斯在1987年就收購瞭球隊。他在償還瞭俱樂部的債務後,重組瞭俱樂部的管理層和財務狀況,在他的苦心經營下,20年間將俱樂部從一個次級別球隊轉變為全球最富有的足球俱樂部之一。2008年4月,《福佈斯》商業雜志將裡昂評為全球第13有價值的足球隊。而自從那時,球隊決定建新球場,成為法甲少有的獨立所有球場的球隊,同時承擔瞭4到5億歐元的成本,也讓球隊背上瞭沉重的債務

而在近年,尤其是2020到2022年,失去門票收入重創瞭球隊收入緊張的經濟環境也抬高瞭球隊的融資成本。到2022-23賽季,裡昂的凈虧損逼近1億歐元(8.25億人民幣),一度瀕臨破產。2025年6月,法國足球財務監管機構更是因財務問題將裡昂降級至法乙,但在俱樂部上訴後,降級決定得以撤銷。

奧盧斯的掌舵最終在2023年5月落下帷幕,當時美國人特克斯托收購瞭俱樂部77.49%的股份,但新股東原本承諾的註資遲遲未到,使球隊仍然深陷財務困局。2025年6月,米歇爾-康又接替特克斯托成為俱樂部主席,旨在通過資本註入、球員出售和成本削減等措施改善財務狀況。

雖然2023-2024賽季裡昂的凈虧損收窄到2573.7萬歐元(2.1億人民幣),但在球隊收入情況裡可以看到1.3億歐元(10.72億人民幣)的其它收入,而前一賽季隻有23-24賽季的零頭。結合球隊屢屢傳出的財政問題,可以推測球隊得到瞭註資,並在依靠輸血度過球隊漫長的寒冬。


這些情況也是很多歐戰區球隊的處境。成為豪門,哪怕準豪門有很強吸引力很強,打出成績的年輕人似乎許諾瞭球隊一個光明的未來。但當他們離開後,選擇更上層樓、賭上未來,這條路便難以回頭。球隊一方面不想辜負球迷、改變經營方式,舍不得任由成績自由落體。但一旦成績滑落,或者遇上經濟及其之外的意外,債務的沼澤會比想象中更深,而到時候的債務已經不像上世紀可以憑一人之力一筆贖清、重新開號的。

一個更加歐亨利的結局是,大多數球隊都是不掙錢的。據capology統計,目前英超的20支球隊中,僅有切爾西、曼城、森林(但上一年虧損超6822萬歐元(5.6億人民幣))、西漢姆、佈倫特福德、佈萊頓六傢球隊在23-24賽季凈利潤為正。且越是競爭激烈,看起來鈔票滿天飛、滿地黃金的聯賽越深陷“成功赤字”的沼澤。當一個聯賽從雙雄爭霸,到三國演義,再到四大強隊,演變成六大豪強,乃至保級區的球隊都可以在一個窗口豪擲千金,繁榮背後的陰影越會隨著日過正午被無限拉長。

(筆者註,為統一單位,以上數據涉及英國球隊的近年數據都已統一以近日英鎊兌歐元匯率1:1.14折算為歐元,歐元兌人民幣匯率1:8.25折算為人民幣,原信息來源以英鎊、歐元為準)